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3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林业   1029篇
农学   785篇
基础科学   306篇
  2556篇
综合类   3264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524篇
畜牧兽医   640篇
园艺   243篇
植物保护   126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51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erial photography provides a historical vehicle for determining long-term urban landscape change and, with concurrent daily streamflow and precipitation records, allows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of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s and streamflow to be explored.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n the upper Accotink Creek subwatershed (near Annandala, Virginia, USA) was mapped from six dates of rectified historical aerial photography ranging from 1949 to 1994. Results show that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has grown from approximately 3% in 1949 to 33% in 1994. Coincident to this period,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ean daily streamflow show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treamflow discharge response (per meter of precipitation) associated with normal and extreme daily precipitation levels.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of daily streamflow discharge at given volumes above and below the historical daily mean. Simultaneously, the historical magnitude, frequency and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values 0 mm, 6.0 mm and 35.0 mm show eith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or influence on streamflow. Historical changes in streamflow in this basin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increases in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 Historical aerial photography is a viable tool for revealing long-term landscape and ecosystem relationships, and allows landscape investigations to extend beyo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straints of historica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2.
苹果自花授粉的花粉管结构变化及S-RNase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红星’品种授粉处理24 h后, 自花授粉比异花授粉的花粉管生长缓慢。授粉处理48 h后, 可观察到自花授粉花柱通道组织的花粉管内有二裂粒子增加、管壁破裂和管内物质溢出、外层管壁增厚等现象。苹果气球状花期未授粉的花柱及自花和异花授粉24 h后且无花粉管存在的花柱切片显示, S-RNase位于花柱通道组织的细胞内。自花和异花授粉48 h后有花粉管通过的花柱切片显示, S-RNase位于花柱通道组织的细胞间隙和花粉管内。  相似文献   
993.
日光温室内外金太阳杏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明杏对设施栽培的生理反应,对日光温室内外金太阳杏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金太阳杏单位重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CO2)饱和点和光(CO2)补偿点降低鸦露地晴天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温室内也呈双峰线,但双峰出现原因不同。并且研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及变化规律,发现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气温、叶温、光合有效辐射等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呼伦贝尔岭东南旱作丘陵区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热量条件,还有20%~30%的增产潜力;该地区的降水条件对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满足程度在80%左右,表明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是该镇粮食产量低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利用率较低;土壤养分状况对马铃薯和水稻增产未表现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对玉米和大豆增产却是最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乡镇 (苏木 )为研究单元 ,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 ,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的历次阿拉善地区气候区划工作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大量气象数据并参照遥感技术对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分类与分区研究成果 ,认为阿拉善地区具有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 ,其中近一半的地区应属于暖温带。基于常规方法与遥感手段的结合 ,根据植被、土壤、地貌、等景观生态因素与气候相关的综合评定 ,制定了气候分类指标系统 ;采用插值方法 ,得到每个网格点的有关气象要素值 ,编制了气象要素等值线图 ,完成了综合反映下垫面多种要素的阿拉善气候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998.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分析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育期的观测资料表明,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缩短,主要是越冬期天数缩短,而冬小麦实际生长的天数并未缩短;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从而使麦田的休闲期延长,延长了复种作物的生长期,为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提供了保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999.
新疆三工河流域气候暖湿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对三工河流域近40a中山区、近山区、近沙漠区的气温、降水、蒸发资料进行月线性趋势分析,得出流域增温主要在2月和9月。2月增温趋势大于9月。流域春夏季气温多年变化较为稳定。降水增湿在1,2月和夏秋季节,夏秋季节降水增湿趋势大于冬季。整个流域夏季蒸发呈减小趋势,平原区蒸发减小趋势大于中山区。夏季降水增大与蒸发减小有较好的反相关性。流域冬季气候增温增湿显著,夏季增湿作用显著。各地暖湿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所差异,中山区相对较弱,平原区较强,近山平原区是气候暖湿化最为显著的地域。  相似文献   
1000.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的不同部位沙土含水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3个不同部位的水分垂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0~60cm含水量变化幅度大,60~100cm变化幅度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60CITI,降雨主要影响60cm以上的沙土水分;(2)3种部位在时间变化上都表现为4~5月含水量最小,从6月开始含水量升高;(3)迎风坡含水量较其他部位大0.65%~0.9%,较背风坡大1.8%~2.5%,其他部位较背风坡大1%~1.7%,且3种地貌部位20~60cm处较80cm和100cm处有较大差异,同时迎风坡的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